新闻动态

越军炮兵司令评价中越战争:称越南炮兵不比中国差,真是贻笑大方
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13:09    点击次数:53

越南老兵杜国安,以前当过越南陆军炮兵的头儿,是个少将。在我们和越南那十年打仗的日子里,就是从1979年到1989年,他从打仗时的帮手一路干到了炮兵副头头,把整场战争都经历了个遍。接下来,讲讲他自己打仗时候的那些事儿。

1978年那会儿,西南边境那边局势越来越紧张,我们从大局上就料到后面可能会有大动作,感觉中国军队可能会在北部边境对越南动手。所以,咱们炮兵立马行动起来,进行了细致的侦查,把测地任务给完成了。这个测地啊,就是为了让炮兵打得准,得测坐标、方位、高度啥的,是军事测量里头的一环,炮兵侦查的重头戏。这么一来,坐标系统也建好了,就等着中国军队一旦有大动作,咱们就能立马迎战。

因此,从1979年开始的那几年,越南炮兵在与中国军队交锋时,始终保持镇定,行动果断。他们真的把炮火用得淋漓尽致,直接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,还非常有效地帮助了在边境打仗的其他部队。

北部边疆一开打,我当时在炮兵军官学校干活,后来就被弄回炮兵部队当上了作战助手。打那以后,十年光景,就是1979年到1989年,我一直忙着指挥炮兵部队在北部边疆打仗,不是跟着一起指挥就是我自己来。到了80年代快结束的时候,我升成了炮兵部队的副参谋长。从广宁到老街,再到莱州,整个北部边疆前线,哪儿没留下我和我那些助手的脚印呢;最要紧的时候,我们可是连一个月都没离开过前线。

1979年那会儿,中越边境正打着仗,苏联给能放40发的大家伙。他们还派了专家来,手把手教咱们怎么用这些新武器。因为要打大仗,反击谅山那边,所以装备了这些火箭炮的第204团炮兵部队,就接到了命令,直接往边境线上开,打算给中国军队来个“钢铁洗礼”。

那时候,炮兵第204团早就整装待发,配备了24门BM21火箭炮,就等着一声令下开炮了。你想想,就几十秒的时间,他们能打出960发火箭弹,全都精准砸到目标上,那威力得有多大,多吓人!更别提还有好几百门其他大炮也都准备好了,可以肯定的是,一旦咱们动手反击,中国军队绝对会迎来一波前所未有的猛烈炮火,就像雷霆轰鸣一样震撼。

1979年以后,北部边境那边打起仗来,广宁省啊、谅山省这些靠边境的地方还算太平,可河宣省的渭川到河江那段前线,那可是炮火连天,苦得没法说,没有哪儿比那儿更难熬、更吓人的了。我跟炮兵的那些指挥官们,直接就跑到了前线,亲眼瞅见了中国军队开炮那阵仗,真是大得吓人。

渭川前线那儿,石灰岩的山头被咱们中国的炮弹轰了一遍又一遍,炮弹用起来毫不心疼。结果,咱们脚下就像踩了层厚厚的灰,里头还混着铁片子。可咱们的队伍硬气得很,死守阵地不动摇。为了避免被敌方炮火盯上,咱们的火炮都藏进了掩体里。河江那边,木头都备好了,就等着砍来建防御工事。炮兵们的掩体做得厚实,用木头和泥巴混在一起,伪装得严严实实,只有开炮的时候,炮口才露那么一下子。

为了进行反制,炮兵接到任务,要琢磨怎么把M107型175毫米的自行加农炮——这可是抗美援朝时从美军手里缴来的大家伙——弄到渭川前线去帮忙打仗。这炮火力猛得很(一发炮弹就有66.6公斤重),打得也远(大概34公里)。可要把这些30吨重的大炮搬到边境去,真不是件容易事儿,就连开车到河江都得耗上两天时间。

前进的路又细又挤,还布满了小桥,而且这些桥大多承载能力不强。小车走起来都那么费劲,那些大块头的火炮肯定是过不去的。想过河的话,只能从河底趟过去,这就需要当地的工程兵来帮忙,但我们很难组织起这么大规模的人手。再说,因为这些都是战场上缴来的,所以弹药储备也很少,支撑不了长时间的战斗。所以,把M107自行火炮送到渭川前线去打仗的计划,最后也只能作罢了。

有人觉得中国炮兵就像是越南炮兵的导师,这让越南军队日子不好过,但这看法实在有点偏激。咱们遇到的挑战确实一大堆,中国军队火炮多、炮弹也充足,但真要打起来,中国炮兵不一定就比我们厉害。咱们炮兵在解放南方、统一国家的战斗中,那可是表现得相当神勇,好几次都把当时全球最强的美国炮兵给震住了。反观中国,自打朝鲜战争后,都快30年没经历过大仗了,他们哪能和咱们相提并论呢?

咱们多数炮兵指挥官都是在抗击美国、保卫国家的战斗里历练出来的,个个身经百战,再加上脑子灵光、点子多、应变快,对上中国军队那是一点不虚。炮火连天的时候,就算中国军队的炮弹雨点般落下来,咱们也能立马反击,打得他们措手不及。所以说,越南炮兵的实力可不比中国差。更别提咱们在用炮上比他们还老到,不管是缴获的美国大炮,还是苏联、捷克斯洛伐克、波兰这些国家支援的火炮,咱们都玩得转。

技术上和物资上我们没啥大问题,毕竟打仗时,用缴来的武器对付敌人,对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。1975年,第3军拿下西原后,收获了不少大炮和拖车,立马就给部队用上了。在去西贡的路上,我们一边赶路一边练兵,结果仗还是打得挺漂亮。

评价:杜国安的说法简直就是狂妄自大、目中无人。越南这个国家,农业落后,工业基础差得要命,军事工业更是别提了,一塌糊涂。他们连大口径火炮和大口径炮弹都造不出来,全靠战场上捡点战利品或者靠别人帮忙,自己站都站不稳,怎么跟拥有全套军工体系的中国斗?火炮和炮弹数量有限,越军打仗时总是束手束脚,不敢放开手脚干。再说他们的炮兵,生怕兵力集中起来损失惨重,所以就以连、排为单位分开部署,很少搞营、群的大规模射击。这样一来,东拼西凑,零零散散,根本挡不住咱们大军团的攻势。

我军借鉴苏军的大炮兵理念,始终特别看重炮兵的发展,让炮火发挥出关键作用。部队本身就配备了强大的直属炮兵,再加上大军区以上的预备炮兵力量,那火力既猛又广,持续时间还长,越军根本抵挡不住。这种优势,在1979年跟越军打的那仗里就已经很明显了,到了80年代中后期老山那边的战斗(越军管我们老山前线叫渭川前线)时,更是显现得淋漓尽致。

阮金洪大校,原第二军区技术局的参谋长,他回想起自己的军旅生涯:在这么多年的打仗经历里,我从未见过炮兵火力像那次那么猛,就连打抗美战争时,美国人的飞机轰炸也没那么夸张。所以,我觉得1979年的那场北部边境冲突,简直就是中国军队的一场炮火狂欢。他们用的大炮数不胜数,炮弹也是各种各样,口径不同,就跟暴风雨似的,铺天盖地地往过打。

原越军河江省军事指挥部副头头阮金钟大校说起往事:中国军队的炮兵那火力,简直太猛了。我们朝他们那边打一炮,他们立马就十倍奉还,砰砰砰地回敬我们十炮。他们的打法就是,先把炮弹堆得满满的,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,就算着往战场上砸多少炮,简直就是有钱任性,不在乎花多少钱,不管啥代价。我们压根儿没想到他们会这么干,结果吃了大亏。战场就那么点儿地方,他们愣是往那儿丢了好几万发炮弹,就像往坑里填土填石头一样,我们哪儿顶得住啊。

原越军渭川那边的参谋长,还有第二军区的副头头阮德辉说了:中国军队的炮火,那叫一个猛,简直就是他们的杀手锏。最狠的一次,是在三天里(就是1987年1月5号到7号),他们轰出了十多万的炮弹,有的直接落到了河江市。算起来,五年多时间里,中国军队朝越军阵地丢了得有180多万发炮弹。仗打完了,我们去战场上看了看,那个685高地(也就是634高地),被炮火生生削低了3米。兄弟们都说,清水河北边的那些山,简直就是“世纪大炮台”。

“世纪白石堆”说的是那些原本被茂密丛林遮掩的山头,炮火一来,绿植全没,只剩下光秃秃的石头。炮弹打在岩石上,炸得满山都是白乎乎的碎石粉,远远望去,跟石灰堆没啥区别。这是渭川前线那些参加过战斗的越军老兵们,公认的一个用来形容惨烈场面的词。

这位作者是历史学的研究生,在大学里当老师,他主要研究的是中越战争的历史。

微信订阅号:南疆战火已燃十年

#百家说史迎新春#